提及苏东坡,历史的长卷徐徐展开,一位风姿绰约、才情纵横的文人雅士穿越千年风尘,向我们走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在文人墨客的视野中,苏东坡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巅峰。回归生活的本真,他是品味点滴美好的生活家。于芸芸众生而言,那些口口相传的东坡诗词,为平凡日子镶上了诗意花边;莘莘学子敬他,在求学奋进的漫漫长路上,以他为灯,汲取永不言弃的力量。
而宜兴,也是苏东坡人生画卷中别具韵味的一抹色彩。他一生多次往返宜兴,钟情于这片山水,在此留下诸多足迹与诗篇。宜兴的山水田园,让仕途疲惫的他觅得心灵栖息之所。他在宜兴置田买舍,畅想日后归隐于此,与邻里把酒言欢,看稻穗摇曳、听溪水流淌,度过悠然岁月。“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这份对宜兴山水发自肺腑的眷恋,融入诗句,流传千古。元丰七年(1084年),苏东坡二度上表乞请宜兴居住,后买地筑堂于蜀山之麓,即东坡书院前身。时至今日东坡书院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于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传承东坡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日,由陶都科技新城推出的“遇见东坡”项目产品正式上线紫砂·易 APP,陶都科技新城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规划面积5.4平方公里,总投资超500亿元,是宜兴市倾力打造的现代化坐标,构建集科创、产业、生态于一体的现代都市样板。而其力推的“遇见东坡”项目联名东坡书院IP,所有产品均由东坡书院出品,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传承与弘扬东坡精神。
“旷达”这把壶是从苏轼的词中找到的思路,表现《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旷达豪放的心态。设计这把壶的理念是围绕东坡手中的筇竹杖去结合紫砂作品的表现手法去构图。筇竹,又名罗汉竹、扶老竹,青翠节高,清风瘦骨,赋予它“君子”的高尚品格,筇竹杖在古代也是古人互赠的高洁之物。旷达壶依东坡筇竹杖为念,施紫砂之法构图。壶身竹节展现挺拔,通转嵌盖,圆口方底隐四角。竹节起伏贯身,钮呈竹根态,竹节直流,耳形弯把,形态寓意昂首向前,生动地诠释苏轼的旷达心境。
“旷达”壶分为两款,一款没有刻绘,“原汁原味”地展现出紫砂材质与造型设计的天然魅力,第一批上架产品是由高级工艺美术师毛建韦制作。毛建韦老师1998年师承袁门,在师傅袁国强、袁小强教导之下系统学习创作、设计,精于各种光器制作技艺。在2015年首届“景舟杯”手工制壶大赛中,他的作品得金奖。他的作品方圆相济,意境大气、洒脱和美。另一款则是在毛建韦老师制作的基础上锦上添花,邀请知名艺术大师进行刻绘,使 “旷达” 壶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升华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使其成为了紫砂艺术与东坡文化深度融合的经典之作。
首先遇见东坡的所有产品都被赋予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卡。这是卓易文化为提升紫砂艺术品的透明度和消费者的信任度,创新运用区块链技术,为每一件紫砂艺术品赋予专属的数字身份证卡。只需扫一扫卡上的二维码,消费者便能够清晰了解到艺术品的泥、型、工、款、用、版权等信息,从而确保了艺术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增强消费者信心,也为行业树立了新的诚信标杆。
其次,遇见东坡系列产品证书上都带有专属产品编码。举例来说“1000-2025-0001”,“1000”代表近1000年的东坡书院,“2025”代表2025年生产制作,“0001”代表该年份的第一把壶。以此来突出产品独一无二的属性。
全部评论